扎实苦干 砥砺奋进 为把海西建成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的 现代化强州而努力奋斗
| 招商动态 |2016-10-21
—— 文国栋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海西州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(摘要)
凝心聚力,在攻坚克难中奋力前行的五年
州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,是海西面对困难最多、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。在省委、省政府坚强领导下,我们团结带领全州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,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、省十二次党代会和中央、省委历次全会精神,解放思想,坚定信心,着力稳增长、调结构、抓改革、保生态、惠民生、强党建,全面实现“十二五”目标,顺利开启“十三五”规划,圆满完成了州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,奠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。
党的建设得到全面从严加强。过去五年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五年,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,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、“三严三实”专题教育和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,严格落实中央“八项规定”精神,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“两个责任”,深入推进“三基”工作,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,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在海西得到有力贯彻落实。
稳增长促转型取得显著成效。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,全力以赴稳增长、调结构、促转型,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积极推进,新能源、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培育,一批重大项目建成并形成新的产能,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,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,三次产业结构在调整中不断优化。
循环经济发展取得初步成效。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顺利通过国家中期评估,项目谋划、产业打造、园区建设、招商引资实现新发展,金属镁一体化等一批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建成,以盐湖化工产业为核心,油气化工、煤化工、金属冶金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特色生物融合发展的循环经济主导产业体系基本形成。
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完善。青藏铁路西格段增建二线全面通车提速,格敦铁路基本建成,格库铁路加快建设,茶格、德香等高速公路建成投用,德令哈、花土沟机场建成通航,格尔木机场改造工程启动,蓄集峡水利枢纽、哇沿水库等骨干水利工程开工建设,青新、青藏电网联网工程建成,工业、农牧业和生产生活的基础支撑不断夯实。
生态环境保护迈向新时代。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,坚定推进木里矿区综合整治,两年整治任务全面完成。坚持问题导向,整治生态环保突出问题,启动零排放国家级清洁能源示范基地建设,绿化美化及防沙治沙工程有序推进,空气、水气、天气质量进一步好转。
统筹城乡发展水平显著提高。格尔木、德令哈两个中心城市功能日益完善,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,特色产业小镇起步建设,建制镇面貌焕然一新。扎实开展高原美丽城镇、美丽乡村建设,城乡差距不断缩小,城乡居民同城生活、共享发展,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。
民生福祉得到持续提升。民生投入占到财政总支出的75%以上,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,收入差距不断缩小,就业、教育、医疗、扶贫、文化、社会保障等事业取得长足进步,一批民生指标走在全省前列。5.13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,脱贫攻坚全面提速,今年底将全部清零。
改革开放激发巨大发展活力。坚持承接、试点、创新并重,推出一批具有重大创新突破的改革举措,供给侧、行政审批、司法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积极成效。融入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大规模开展招商引资和合作交流,举办世界钾肥钾盐大会、光热大会等大型节会活动,柴达木、海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空前提升。
社会大局持续稳定。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,依法加强寺院和宗教事务管理,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创建取得显著成效。坚持维稳和防恐并重,推动维稳工作由应急向常态转变,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,深入开展平安海西建设,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十四世达赖集团、“三股势力”分裂破坏活动,社会大局和谐稳定,在全省首获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最高奖“长安杯”。
民主法治建设深入推进。人大、政协围绕中心、服务大局,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。法、检两院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,司法公信力和人民满意度不断提升。法治海西建设不断深化,公民法治意识不断增强。社会群团组织在服务大局、联系群众、促进发展中的作用日趋重要。党管武装工作和军民融合发展取得新的进步。
站在新的起点上,科学绘制现代化强州的美好蓝图
未来五年,对我们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开启海西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至关重要。我们必须把海西未来发展放在世界的经济格局下,放在全国的战略大局下,放在国家对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总体部署上,放在省委省政府对海西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来谋划。从国际来看,世界经济仍处在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和变革期,利益格局的战略博弈更加激烈,新的科技革命、产业革命、能源革命蓄势待发,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复苏出现多点并发、含苞待放的黎明征兆,新一轮发展大潮风起云涌,前程锦绣,风光无限。从国内来看,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,提出了治党治国治军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,为我们主动适应、把握和引领新常态,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,扎实推进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指明了方向、提供了强大理论指导。增速换挡,符合大国经济成长规律;经济优化,发展方式正在主动转型;动力转换,新的生产力不断孕育和形成。从全省来看,党中央、国务院对青海工作高度重视,在“十三五”开局之年,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,提出“四个扎扎实实”重大要求。省委、省政府在新常态下治青理政的思路更加成熟定型,用新发展理念加大对区域发展的分类指导,海西在全省发展大局中所处重要地位进一步强化,为我们在“三区”建设中谋求新的发展,为全省发展做更大贡献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有力支撑。从海西自身来看,经过多年的努力,海西发展的基础条件不断殷实,全州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大幅提升,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速形成,发展空间不断拓宽,产业布局不断优化,发展路径更加清晰。虽然经济下行压力还未得到根本缓解,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,但我们发展势头依然强劲,一些优势产业产能快速成长,新的增长极不断呈现,转型发展潜力巨大。同时我们还拥有一支团结奋进、激情干事的干部队伍,有驻州各单位、对口援青和驻州军警部队的强大力量支持。纵观大势,海西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,但机遇大于挑战。面向未来,海西已经具备建设现代化强州的坚实基础,我们必须抢抓机遇,乘势而上,坚定不移加快发展步伐,坚定不移转变发展方式,坚定不移增强发展动能,努力在新的发展潮流中再创一个黄金发展期,铸造海西发展新辉煌。
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: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,以邓小平理论、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,紧紧围绕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,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,以“四个扎扎实实”重大要求统领经济建设、政治建设、文化建设、社会建设、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,扎实苦干,砥砺奋进,努力把海西建成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的现代化强州。
今后五年工作的基本思路是: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强州的战略部署,以生态文明理念为统领,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,以科技创新为支撑,以改革开放为牵引,以民生福祉为重心,以补齐短板为己任,加快经济转型升级,统筹城乡一体发展,确保社会长治久安,突出党的政治领导,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。
我们预期的实现奋斗目标和方向是:
——迅速做大经济总量。前两年主要经济指标不低于全省平均增速,后三年力争实现两位数增长,争取五年时间,地区生产总值跃上千亿台阶,地方财政收入达到百亿元以上。
——循环经济取得重大突破。按照绿色、循环、低碳的要求,依靠科技创新大力提高柴达木重点资源的综合有效利用,调优三次产业结构,壮大做实产业集群,建成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。
——人民群众生活富足幸福。到建党一百年,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40000元和20000元以上,人民群众享有更殷实的生活、更优质的教育、更稳定的收入、更充分的社会保障、更高水平和质量的物质文化精神生活。
——生态环境更加优美。全社会崇尚“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、保护自然”的生态人格,人与自然和谐相处,守望蓝天,看护清水,保洁空气,修复生态,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同类地区的前列。
——社会更加文明和谐。民主法制更加健全,社会治理体系更趋完善,全民道德文化素养不断提升,培育形成海西精神,民族文化蓬勃发展,社会安全感和群众的满意度持续提升,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。
——党的建设水平更高从严。弘扬党内政治生活的优良传统,打造党建新的工程,锻造一批忠诚、干净、担当的干部队伍,全面净化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,在打基础抓基层强党建上走在全国前列。
树立新理念,厚植新优势,再谱海西发展新篇章
(一)调结构转动能再铸传统产业辉煌。四大传统产业在相当长的时期仍将是海西经济的基础和支撑。要坚持优势资源综合开发与技术改造提升并重,稳存量、扩增量、调结构、补短板,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换动能、改造升级,全面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,促进企业间联合、产业间耦合、区域资源的整合,构建海西传统产业新格局,使老树发新芽、长新枝、开新花、结新果,再树海西工业经济在全省的龙头地位。
(二)围绕“五个千”优化布局新产业集群。“五个千”战略是经济再次腾飞的总标题,要谋划布局新的产业集群,牵引推动海西经济向更高层次、更高水平迈进。依托盐湖丰富的锂资源,大力推进和谋划实施高纯碳酸锂、电池级金属锂、新能源汽车等重大项目,打造千亿元锂产业集群。加快在传统产业基础上的“嫁接”和“孕育”,大力发展金属镁及镁合金、无机非金属材料、高分子功能材料等产业,打造千亿元新材料产业集群。一体化全产业链发展光伏、光热、风能发电和新能源装备制造,建设国家百万千瓦级光伏领跑者基地、国家级零碳清洁能源示范基地,打造千万千瓦级新能源产业集群。以石油、天然气、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为重点,建设千万吨油气田,打造千万吨原油储备及油气化工产业集群。依托枸杞、藜麦、中藏蒙药、沙生植物等特色生物资源,着力培育有机食品、生物医药等特色生物产业,建设国家有机农业生产示范基地,打造千亿元特色生物产业集群。
(三)以循环低碳绿色为标志实现园区经济重大突破。园区是循环经济主战场、产业发展主阵地。要大力推进格尔木和德令哈工业园建设,重点在大项目落地、新兴产业培育、核心企业打造、产业链条延伸、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。要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,重点在优化创新环境、强化创新平台建设、核心关键技术攻关、重点领域技术创新上下功夫、求突破,各园区每年要培育5家以上技术领先、特色鲜明、成长性好的高科技企业。加快德令哈绿色产业园、都兰枸杞产业园等现代农牧业示范园区建设,引导重大项目、重大投资向园区集中,推动农牧业和特色生物产业集聚发展。做实浙江工业园、各地扶贫产业园,加快推进格尔木镁锂产业园、德令哈·尼泊尔产业园、军民融合产业园建设,走出园区经济发展新路子。
(四)谋划大项目依靠大投入确保中高速增长。海西消费不足、出口不旺,经济发展主要是靠强大的投资。要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头号工程,以大项目带动大投资、以大投资实现大发展,五年内打造“万亿元”资金池,形成“万亿元”投资规模。要精心谋划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,重点加快推进飞机拆解、空气压缩储能发电、石棉尾矿综合利用、铜冶炼及精深加工、碱业千万吨打造、黑枸杞特色庄园等重大牵引性项目。围绕新材料、新能源、文化旅游等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,大力推广实施PPP项目。未来五年,要推动落地10个以上百亿元重大项目,20个以上五十亿元重大项目,30个以上十亿元重大项目。要瞄准盯紧国家重大资金投向,积极谋划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,加快推进“引楚济柴”调水工程、“天河”工程、格成铁路、格拉高速公路、格拉输气管线、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等重大项目。
(五)抢抓机遇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。服务业是海西经济结构的最大短板,要打好服务业发展攻坚战。要做强旅游文化产业,着力发挥“天空之镜”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,高水平打造昆仑山大景区、德令哈“两湖一址”、大柴旦水上雅丹、都兰“东方金字塔”等重点景区,使海西成为青藏高原重要的旅游目的地,力争年旅游人数突破2000万人次、收入突破200亿元。做大现代物流业,发展互联网+新型流通服务业,打造青藏高原物流枢纽基地。做优文化休闲、健康养老、餐饮住宿等生活性服务业,兼蓄并重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,推动现代服务业做大总量、提档升级。
(六)以更加前沿的思维培育打造新业态。新业态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,要紧盯技术产业前端,积极培育新业态新产业,形成经济发展新的爆发点。深入实施“互联网+”行动计划,促进互联网与产业发展深度结合,建设钾肥、无机盐、纯碱、枸杞、矿产品等大宗商品交易中心。加快发展信息产业,建设柴达木云计算中心和青藏高原数据灾备中心,构建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产业链。大力发展生命健康新产品、新应用,构建“大健康”产业。积极发展碳汇产业和新兴环保服务业,把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为海西“朝阳产业”。发展高原特色通用航空产业、光伏运维产业、节会产业、体育竞技产业、水产业、沙产业、玉产业,培育现代金融、科技服务、信息消费等新兴服务业态。
(七)抓特色出实招构筑县域经济全新版图。县域兴则全州活、全州活则经济强。坚持“双核引领、东西并进、区域联动、协调发展”的区域发展战略,加快构建各具特色、优势突出、错位发展的县域经济构架。格尔木市以建设青藏高原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,重点发展盐湖、油气、冶金、新能源、新材料产业,加快推进西部自贸区建设,形成全州最具活力最有牵引力的增长极。德令哈市强化州府意识,以建设现代化柴达木新城为目标,重点发展盐碱化工、装备制造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特色生物精深加工产业,打造全州行政金融文化科技和现代服务业中心。都兰县重点发展枸杞、黄金产业,打造区域性特色农畜产品加工集散中心,建设柴达木枸杞第一县、青海黄金产业基地和新能源整装开发基地。乌兰县实施“旅游名县”战略,重点发展有机绿色农业、煤化-盐化综合利用产业,建成黄金旅游目的地、有机农业示范区和全省重要的煤化工基地。天峻县在确保青海湖湿地和全省生态屏障安全的前提下,科学有序推进木里煤炭资源的综合开发,主动融入环湖生态畜牧业发展经济圈,再造发展新优势。西部三行委抢抓扩市、建市有利机遇,夯实工业基础,建设产业新城,加快推进产城融合、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发展,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。
建设特色城镇,打造美丽乡村,
更大力度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
(一)高品位打造“一带一路”重要节点城市。坚持产城融合、产城联动的发展理念,全力推进以格尔木、德令哈市为中心,以规划拟建的尕斯浩特市为依托,以重点城镇为支点,打造区域特征明显、优势互为补充、要素有序流动的青海西部现代城市圈。加快推进德令哈、大柴旦合并扩市,茫崖、冷湖联合建市,积极谋划都兰撤县设市。大力推进格尔木、德令哈市的产城融合发展,推动多规合一,优化城市功能,完善公共服务配套,加速人口和产业聚集,推动城市和产业联动发展。加快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,强化市政公用设施配套。合理布局和建设城市景观水面、公园林带、特色街道,打造一批地标性建筑、标志性景观,努力把两个中心城市建成功能现代、精致紧凑、山水灵动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高原绿洲新城。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,推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。加大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,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。
(二)高起点建设特色城镇美丽乡村。大力推进以县城、中心乡镇为重点的城镇建设,以城市理念规划、建设、管理所有建制镇。做大做强以县城为重点的建制镇、交通商贸型城镇、文化旅游型小镇,全力打造全国第一批名录的茶卡特色小镇,带动每个市县至少两个特色产业小镇建成。五年内,实现美丽城镇建设全覆盖。举全州之力,加快推进格尔木北五片区、德令哈河西片区等重点棚户区改造,切实改善城中村、城郊村面貌。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,依托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,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具有乡土韵味、体现乡愁记忆的美丽乡村。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,到2021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5%以上,着力打造青藏高原特色品质城市群。
(三)高水平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。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,消除各种障碍壁垒,推动形成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制度体系。科学编制村镇布局规划,推行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模式,提高城镇对乡村的辐射带动能力。加快城乡规划、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一体化,大力推进财政投入、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向农牧区倾斜和延伸,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、重要公共服务和重大民生工程,构建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,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,打造全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。
顺应人民期待,高质量改善民生,
让各族群众生活富足幸福
(一)持续提高城乡群众收入水平。深入推进居民收入倍增计划,拓宽增收渠道,健全增收机制,提高最低工资标准,推动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、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,提前实现城乡居民收入较2011年翻一番。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,抓农村牧区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,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,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。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,建立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,以产业发展增加就业,以技能培训促进就业,以大众创业带动就业,实现更加充分、更高质量的就业,带动群众持续增收。
(二)大力发展教育卫生为重点的民生事业。要把办高质量教育作为最紧要的民生大事,不惜代价不计成本,引进优质教育资源,加强师资队伍建设,提高教育管理水平,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。顺应海西产业发展需要,提高职业教育质量,整合一切资源办好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,在格尔木创办盐湖大学。加快健康海西建设,培养医疗技术骨干,培育名医名科和特色专科,打造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,提升城乡群众健康保障水平。深化与华大基因的合作,建设精准医疗研究中心,启动开展无创产前基因检测、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等民生项目。支持健康养老事业、福利慈善事业发展,支持妇女、未成年人、残疾人事业发展,让保障和关爱的温暖阳光普照每个社会群体。要继续抓好州内三个机场的“空中民生”通廉航线建设。
(三)构建全方位高层次社会保障体系。落实全民参保计划,加强困难群体兜底救助,形成全覆盖、保基本、多层次、宽领域的社会保障体系。健全社会保障待遇正常调整机制,及时兑现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、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。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,稳步提升医疗保障待遇和干部体检水平。统筹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制度,构建以最低生活保障、特困人员供养为基本,医疗、教育、住房、就业救助和临时救助等衔接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。要加大棚户区和农村危旧房改造,建设落户海西居民的保障性住房,全面改善城乡群众住房条件。
(四)精准脱贫让贫困群众同步迈入全面小康。按照在全省率先整体脱贫的目标要求,精准发力、集中攻坚,确保在2016年清零的基础上,到2017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、贫困村全部退出、贫困县全部摘帽。加强脱贫后续政策扶持,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原有政策不变、支持力度不减、帮扶力量不少,使贫困群众脱贫不返贫。持续深化智力扶贫、产业扶贫,加大精神扶贫力度,加快推进扶贫产业园建设,持续增强脱贫群众自身造血功能,实现被动脱贫向主动致富转变、社会救助向自我发展转变、政策扶持向产业支撑转变、基本脱贫向小康生活转变,实现更高质量、更高水平的脱贫,确保贫困群众与各族群众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。